医生人手

AM 730 2021-05-21

政府计划免试引入海外医生,期望纾缓医生人手短缺问题。从管理角度,以此方法去改善医生的供求情况,实在无可厚非。而坊间亦有很多讨论,说现时手术排期长,增加医生便能缩短轮候时间。真是这么简单吗?

现时看到政府的政策,似乎引入的医生不少是非专科医生,在香港仍需要接受专科训练,才能成为有自主能力的专科医生。那么这便不是简单的人手供求问题,让我跟大家分析一下。

以外科手术为例,有资格”操刀”去负责手术,一般也需要从医学院毕业后,接受最少四至六年的专科训练,若牵涉一些复杂的手术,往往要十年以上的培训。而受训中的医生,需要每年呈交参与手术的数目,这数字是不能少于专科医学院所订明的下限,以确保质素。

即是说,一间医院能训练出多少名外科医生,是受限于该医院的手术数目,笔者曾经担任外科专科医学院委员一段长时间,他们每年的其中一大任务,就是因应每间医院的手术数目,去决定受训医生名额。总不能降低门槛,滥竽充数吧!

那为何不把手术数目提高?

其实医院里手术室的使用情况,已经接近上限,每天的手术名单,都是排得满满的,日间甚少有空置待用的手术室; 即使加班在晚间进行手术,有足够的病床及配套去支援吗?

现时深切治疗部的病床是常满的,不时有手术因缺ICU床要押后或取消 ; 甚至普通病床,在流感高峰期,也会出现短缺; 病房的走廊长期排满一张张的”加床”,情况跟多年前的’帆布床阵’一样壮观; 专科门诊的诊症室不足,”孖房”是常态,甚至坐在走廊诊症也不足为奇,私隐在这里是奢侈品! 想在手术前后安排电脑扫描检查吗? 对不起,要等上年计!

需要的,还有新医院、手术室、病床等各种配套。

这是医疗体制的问题,医生人手,只是整个医疗系统的其中一环。

外科专科医生谢卓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