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避免乘飛機後出現血栓?

AM730 2016-01-11 上星期解釋過為何乘飛機後會腳腫,若機程長而雙腳缺乏郁動,靜脈內的血液便有機會因靜止不動而形成血栓,若血栓被沖至肺部,最嚴重可以致命。 但讀者們又不用太擔心,因為這情況是完全可以預防的。首先是要認識有此風險的存在,因絕大部份患者是對這情況一無所知,那便無從預防。 最基本是要保持小腿肌肉的運動,如把腳掌上下郁動,不時離開座位走動一下,已足以保持小腿靜脈血液的流動。應多點喝水,以保持血液內的水分;但應避免喝酒或咖啡,因這些利尿的飲品會令體內水分流失,血液濃度提升,容易型成血栓。 有些朋友喜歡乘長途機時服食安眠藥,好讓他們即使坐着也可以睡得多點,但其實這是不適當的,因為這會無可避免地令小腿缺乏郁動。 此外,穿着壓力襪是簡單而有效的預防措施, 選購時應確保是漸進式壓力的設計,即最緊的地方是於足踝部位,壓力逐漸向上遞減,以增加深層靜脈血液的流量,一般人穿着10-15mmHg壓力已足夠,但靜脈曲張患者,肥胖,孕婦等,則可穿着比較緊的。 一些再高危的人士,如癌症患者,行動不便,大手術後等,可由醫生處方一些薄血的藥物,避免血栓形成。明白這些,環遊世界也不用擔心了。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運動可治療下肢血管阻塞?

AM730 2016-01-18 執筆之日,正是香港馬拉松的大日子,雖然天雨綿綿,但早上在街上見到的,全是身穿運動服,跑完步的健兒,即使是渾身濕透,仍然散發出健康喜悅的朝氣。 跑步可以強身健體,這個不用多說,但原來還可用來治療疾病。而周邊血管疾病,是醫學上應用運動治療比較普遍,及文獻證據比較多的。 周邊血管疾病最常見出現於下肢動脈,血管硬化令到血管壁變厚,血管收窄,甚至閉塞,令下肢血液流量減少,最常見的症狀是走路久了,便腳麻無力,小腿酸痛,需停下來休息,待痛楚舒緩,又可再上路,走路的距離,由數十倒數百米不等,視乎病情嚴重程度,醫學上稱之為「間歇性跛行」。 一般人的自然反應,是減少走動以避免痛楚出,但原來這樣不單對病情沒有幫助,甚至下肢肌肉會因為缺乏運動而萎縮,日後走路便難上加難。 相反,醫學上發現若病人接受一套有系統的運動治療,每日保持適量的走路,病人的走路距離會越來越長,痛楚亦會越來越輕。雖然運動不能令已閉塞或收窄的血管變得暢通,但卻可刺激其他細小的外圍血管擴張,令血液可繞過阻塞的血管,供血至下肢肌肉;亦可保持肌肉 的健康,避免其萎縮。大部份病人於接受運動治療後,其症狀都會有明顯的改善,現時這治療已是醫治間歇性跛行的標準配方,若病人反應理想想,甚至可避免進行手術。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為何坐飛機後會腳腫?

AM730 2016-01-05 每逢聖誕新年,很多市民會乘飛機到世界各地觀光探親,不少人會發覺乘飛機後,雙腳會腫脹起來,甚至連把鞋子穿回也有困難。其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不一定代表有什麼健康上的問題,但也不應該掉以輕心,因為處理不當也是可以有危險的。 我們腿部的靜脈血液,若要由下而上地回流心臟,是需要小腿肌肉的輔助,當我們走動時,小腿肌肉會不斷地收縮及放鬆,把肌肉內的靜脈血管按壓並「泵」走血液,而靜脈內的單向活瓣,就確保血液由下而上往心臟方向流動,形成「肌肉泵」的效應。因此,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雙腿是不會因過量血液積聚而腫脹的。 但當我們乘座長途飛機時,經常會坐着睡覺、看書、或看戲,動輾便數個小時,亦因座位狹窄,雙腳不期然會減少郁動,令肌肉泵效應不能發揮;靜脈內的血液,便會自然地跟隨地心吸力向下積聚,令雙腿變得腫脹。甚至血液會因靜止不動而形成血栓,雙腿便腫上加腫;若血栓被沖至肺部,甚至可以致命。這種情況,時有發生,醫學上稱之為「經濟客位機艙後群症」。若本身靜脈血液循環己不理想,如患有靜脈曲張,肥胖、孕婦等,機會還會高點呢。而一些患有心臟衰弱、腎病、肝病等日常已有足部水腫病人,乘飛機後腫脹情況亦會更明顯。下星期再告訴大家怎樣預防這情況。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足部傷口的護理

AM730 2015-11-23 足部傷口非常普遍,如運動創傷、鞋子不適,甚至剪甲時弄損等。一般情況下,傷口可在數天或周內自行愈合,但若患者是腳部血液循環欠佳人士,傷口可以數星期 甚至數個月仍未愈,故若發現自己足部有此情況,應及早接受醫生檢查,以作出正確診斷。最重要是診斷出因動脈或靜脈問題而引起的潰瘍,並根治背後的血管毛 病。並非所有個案都需要手術的,當血管問題已處理或排除,傷口便會由足部治療師或傷口專科護士協助,提供傷口護理支援。 足部治療師主要就病人的足部健康問題,提供傷口護理及制訂日常預防及保養方案,是治療足部傷口團隊裏的重要成員。 他們會用適當的敷料護理傷口潰瘍,並會測試足部的神經線感覺、動脈血液循環是否良好,最重要是於傷口進展情況不理想時,能作出適時的轉介至血管外科,避免 病情惡化或出現併發症等。 即使傷口已愈合,足部治療師亦會就着患者本身的健康狀況,提供日常護理建議,避免傷口復發。他們會評估是否需訂製具保護性能的鞋襪或特製鞋墊,並教導病人 如何清潔足部、修剪腳甲等。這些服務,對高危一族,如糖尿病、慢性靜脈功能不全,下肢動脈阻塞,足部神經麻木等病人,實在非常重要。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醫生,請不要把我的腿切除!

AM730 2015-12-21 他是一名患有腎衰竭及糖尿病的年長病人,數年前因下肢動脈血管閉塞,需要把左腿切除。靠着剩下的右腿,並在己截肢的左腿裝上義肢,加上無比的鬥志,仍能一拐一拐地走路,不用靠輪椅出入,自給自足。但慢慢地,他發覺健全的右腿越來越乏力,需要經常停下休息,才可繼續走路;近日,右腳腳趾甚至出現傷囗及皮膚變色,走路已相當困難。 經血管外科醫生檢查,原來無情的血管阻塞已蔓延至右腿,甚至部分組織己有壞死跡象,他不太覺得痛只因糖尿病己把腳部的神經系統變得麻木。 這可麻煩了, 醫生本想設辨法替他進行微創血管手術,把血液送到足部,以保存右腿,但擔心手術後壞死組織分解出來的毒素,會隨血液走遍全身,可引起嚴重並發症,甚至可致命! 保守點但較安全的做法,是棄車保帥,為右腿進行截肢,把小腿及壞死組織一并切除,以防壞肉影響身體其他機能;但他就會失去雙腿,以他的年紀,以後要再走路就不太可能了。 醫生跟病人及家屬商量,得到的答案是: 「醫生,請不要把我僅餘的腿切除!」 醫生內心爭扎着,若冒險替他進行通血管手術,讓他保留一線希望,成功的話,他的餘生便不用在輪椅上渡過;但要是不成功,他有機會賠上性命,家人到時可能會後悔,怪罪醫生;況且,醫院方面亦未必喜歡這樣冒險。還是簡單點,進行截肢,先保住性命再算?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腳部冰冷有問題嗎?

AM730 2015-12-28 每年到了這季節,天氣漸冷,便是出現動脈血管疾病的高鋒期。其中較常見的,是因下肢動脈血管阻塞而引起的併發症。 若腿部動脈血管本身已因血管硬化而引致收窄,下肢血液流量便會減少,一般若收窄程度不太嚴重的話,於靜止情況下是不會有甚麼異樣的,只會於走路或運動時,才覺得乏力酸痛; 但要是天氣寒冷,低溫會令到皮膚上的微絲血管,甚至下肢的中小型動脈血管自然收縮,其目的本是減少失溫,以保存身體重要器官的溫暖,但就無可避免地令到下肢供血減少,足部及腳趾便會特別冰冷。長時間暴露於冷空氣中,缺血情況嚴重及持續的話,甚至會出現傷口、皮膚變黑,組織壞死等併發症。筆者當年在英國受訓時,天寒地凍的日子,便經常收到這類病人。香港的冷天雖沒有英國般寒冷,但仍不時有類似情況。 故長者們或本身己患有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人,應避免足部長期暴露於低溫,建議需穿上厚襪及足夠衣服保暖,最好在家中有暖氣裝置,但應避免使用暖水袋,因熱力正接接觸皮膚可做成灼傷。。 腳部冰冷還可能跟心臟衰弱,或缺乏運動有關,這情況常見於行動不便、足不出戶的長者。 故若發現自己足部經常冰冷,便應留意一點,如有異樣,還是早點找醫生檢查一下為妙。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靜脈曲張病人的「兩難」

AM730 2015-12-07 許多患有下肢靜脈曲張的病人,在生活中都面對着一個「兩難」:嘅擔心病情繼續惡化,但另一方面,又誤以為手術後需要長時間休息,影響工作,在考慮接受治療與否,猶豫不決,結果不必要地長時間承受了病症帶來的不適與不便,又耽誤了及早治療的黃金時機。 早前提過,四十歲從事飲食業的李先生,因工作關係,需要長期站立,並出現腳腫、潰瘍等情況;早前已被確診患上靜脈曲張潰瘍。雖然已獲醫生建議及早接受手術治療,但考慮到生計問題,覺得一旦接受手術,術後可能要長時間康復,「手停口停」,對於要努力工作維持一家生計的他來說,並非易事。因此,他還是日復日地拖下去,繼續開工,只能暗暗期望病情並沒有他想像般差。 慢慢地,李先生足踝患處的潰瘍不單越來越大,並明顯發炎,在無可奈何下才急急接受手術,但由於已出現炎症,在手術後仍需較長時間才能康復,拖延病情並沒有為他帶來任何好處。 在此再次建議各位僱主,一些需要長期站立的崗位,應讓員工們有固定的休息時間,或與其他員工輪流站立工作,亦應容許他們間中坐下休息,甚至坐着工作,以減低靜脈血管的負荷。若員工們工作愉快,身體健康,工作表現也會出色點,這才可「雙贏」呢!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足部傷口「愈洗愈大」?

AM730 2015-11-30 四十多歲的李先生,從事飲食業,每天幾乎需要站立超過十小時。大半年前,他發現自己的右邊腳眼位置,無緣無故出現一個小傷口,以為是小問題,於是自己洗傷口,但發現效果不佳,便向家庭醫生求診,但洗了傷口個多月,不單沒任何好轉跡象,傷口面積更不斷擴大,更有紅腫痛楚的徵狀。家庭醫生察覺有點異常,覺得不是一般的傷口,可能是血液循環出問題,連忙轉介致血管外科醫生跟進。 血管外科醫生了解到李先生的臨床徵狀,再以超聲波檢查,發現其出現傷口的原因,與下肢靜脈血液循環問題有關。其腿部的靜脈活瓣出現功能問題,令血液在靜脈出現倒流情況,過量血液積聚在下肢底部,引至足踝附近的靜脈壓力過高,而影響皮膚的健康,故容易出現傷口,而傷口亦難以癒合,形成慢性潰瘍。一般的傷口理只能夠清潔傷口,避免發痰等併發症,為傷口提供一個健康環境去癒合;但若根源血管問題未有處理,傷口附近環境便不可能健康,「愈洗愈大」的情況就會出現,就算有幸好了,亦很易復發。 血管問題引發的足部傷口,單靠洗傷口並不足以徹底處理,醫生可透過微創導管手術及藥物等,將有問題的靜脈,血管封閉,並改善下肢血流,令傷口逐漸癒合。另一方面,考慮到其下肢靜脈血液倒流問題與本身的工作性質有關,亦建議僱主可多與員工制訂當值安排,讓他們的足部都得到適當的休息。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正確治療足部傷口

AM730 2015-11-09 下肢若出現一些持續不癒的傷口,就要留意是否腿部的血液循環出現問題,上期介紹過動脈潰瘍的危險性,今期我們集中討論靜脈血管問題所引發的潰瘍。腿部的靜脈功能是把血液運回心臟,若出現閉塞或倒流,導致腿部靜脈壓力過高,便會引致腳踵及重,足踝附近皮膚變深色,並出現痕癢,傷口,最後演變成慢性潰瘍。 對比起動脈潰瘍,靜脈引起的潰瘍通常並不太痛楚,故不少患者並不太在意,只是日復日地洗傷口,病情持續多年,仍不願認真求醫。 血管外科醫生會以各種檢查,分辨出傷口是因動脈或靜脈,還是其他原因引起,以作出準確的治療。 最近有一個六十多歲的陳婆婆,下肢靜脈問題已持續多年,但徴狀並不算十分嚴重,即使出現傷口,但她尚可忍受,因害怕接受手術,故一直沒有求醫,直致傷口持續增大。 其實除了傳統開刀的手術外,現時醫生亦可透過微創方式治療。 陳婆婆在接受了微創靜脈血管手術後,將有問題的靜脈封閉,以降低靜脈壓力,但由於潰瘍頗大,在術後亦須接受連串的護理,如使用壓力襪及繃帶,將足踝附近的血管壓力進一步下降,加快康復速度,但仍要數個月潰瘍才能全癒。 陳婆婆在接受過手術後,才明白原來現時的治療是這麼安全有效,還嚷著要把另一腿的靜脈曲張早點醫治呢!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拆除「腹主動脈瘤」炸彈

AM730 2015-10-19 之前提及,「腹部主動脈瘤」好像身體內的一個計時炸彈,隨着時間過去,這個「炸彈」的體積會越來越大,臨床上,若病人體內的腹主動脈瘤,直徑達五厘米或以上,爆裂的可能便大增。由於腹部主動脈是身體其中最大的一條血管,一旦爆破,即流血不止,死亡率達百分百!因此,醫生會安排患者進行預防性的「拆彈」手術,以防萬一。 然而,在與病人商討手術安排時,過程亦頗費周章。由於腹部主動脈瘤本來就是身體血管的一部分,故在爆破前,通常並無明顯徵狀,部分患者即使已診斷出這體內的計時炸彈,但仍可能會抱着「一動不如一靜」的僥倖心態,諱疾忌醫,抗拒接受手術,最終主動脈瘤破裂,賠上性命;即使幸運地於搶救後,能接受緊急手術,效果亦大打折扣。 隨着醫療技術進步,現時拆除此炸彈的手術,已非常安全。一般可透過微創方式,在身體開出數個小洞,在血管內置入儀器,於造影技術監察下,置入人造血管,將炸彈拆除。對比過往需要透過開刀手術,切除血管瘤後再換上人做血管,創傷性大大減低。即使一些身體狀況未如理想的患者,亦可透過微創方式,將這個身體中的威脅清除。故病人應明白箇中利弊,以適當方式治療這個危險疾病。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