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複雜腹部主動脈瘤

信報 2017-11-09 我們的身體滿布血管,當中最大的要算主動脈,位於人體的胸腔及腹部,不停地隨看心跳擴張收縮,運送血液由心臟到全身各器官。若主動脈壁不正常地擴張便會形成主動脈瘤,較常出現於腹部主動脈。其風險是一旦主動脈瘤破裂,便會大量出血,病人會於短時間內失血致死。 因此,大多數患者會接受微創血管腔内手術醫治腹部主動脈瘤,但一些形狀較複雜的血管瘤未必適合用微創手術而需接受開放式手術,開放式手術創傷性較大,一些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未必能承受。幸而,現時有些鞏固儀器能於微創血管控內手術時使用,令一些本來不能用微創手術又不適合開放式手術的患者受惠。 腹部主動脈瘤患者多為年長人士,男性及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風險亦較高。現時,醫學界仍未真正了解其成因,但主要與血管退化有關。年齡增長,動脈粥樣硬化及主動脈壁產生過多的溶解酵素等都會令血管壁失去彈性而慢慢擴張,最終血管壁會抵受不住正常血壓而破裂。 大部分腹部主動脈瘤都沒有徵狀,多數於接受超聲波或電腦掃描檢查時偶然發現,若出現腹部及背部痛是則可能是爆破先兆,應立即求醫。 現年60多歲的何先生(化名)曾患有肺癆及接受「心臟通波仔」手術,所以肺功能及整體身體狀況都較差。他於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一個頗大的腹部主動脈瘤,且有爆裂風險。理論上他要盡快接受手術,但由於其血管瘤形狀不能穩固放置支架,故不適合微創手術,他身體狀況又接受不了開刀手術,進退兩難。 幸好在新技術配合下,如今也有辦法。醫生首先在血管内植入支架,即使血管瘤的形状不理想,支架不穩固,但新穎的血管腔內鞏固裝置,就好像螺絲釘般把支架固定於血管壁,何先生於術後3日已出院。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隊啤再沖涼 男子「爆肚」狂流4升血

蘋果日報 2016-08-11 夏日炎炎,香港不少人愛喝啤酒解暑。湖北武漢一名綽號「千杯不醉」的趙姓中年男子,早前喝過幾支冰凍啤酒後到浴室洗澡,其間突然肚內感到「爆炸」暈倒,事後證實其脾動脈瘤破裂,短短幾個小時內出血量達4公升,等於人體80%的血液。趙男呼吸、心跳一度驟停。經過搶救,才逃出鬼門關。 55歲的趙男每天都抽一至兩包煙,每餐飯幾乎都喝半斤白酒。早前,趙男改喝冰凍啤酒降溫。上周五晚,他在吃晚飯時喝下三支啤酒,然後去洗熱水澡。當趙男將花灑對着腰腹沖洗時,突感渾身疼痛,拼命爬到門外就暈倒,家人發現,即將其送到家附近醫院。 趙男被送到醫院時,已經處於休克昏迷狀態,呼吸、心跳一度停止,經過半個小時的急救才恢復心跳。由於病情嚴重,被緊急轉到武漢市中心醫院。 由於臉色慘白,醫生從其肚裏抽出的血是不凝血,故確診其為失血性休克、腹腔內大出血。醫生見情況危急,遂決定打開其腹腔,即有鮮血湧出。 醫生一面邊輸血,一面找出血部位,最後發現在脾門附近有個蠶豆大小的動脈瘤破裂出血。經兩個小時治療,終於成功止血,將趙男從鬼門關邊緣救回一命。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表示,血管瘤是血管不正常脹大,若血壓大幅度波動,都可能血管瘤破裂,造成流血不止。謝醫生指,病人如已有高血壓,加上飲啤酒和沖熱水涼,不排除令體內的血管瘤破裂。病人脾動脈破裂,血液會留在肚內,而不會從口、鼻、肛門等位置流出。雖然病人流了4公升血而不死,謝卓華指是醫生一直為其輸血,維持其生命。 謝醫生又指,由血管瘤一般只有2至3厘米,除非病人瘦削或者血管瘤位處主動脈位置,故一般未必容易透過摸肚發現,只能透過掃描才能發現血管瘤。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九十歲動手術(下)

AM730 2016-05-16 替90多歲的病人做手術,在現今香港,人口老化的情況下,絕不罕見。而腹部主動脈瘤, 若體積達五公分或以上,便有機會爆破,情況就好像一個置放於肚裏的計時炸彈般。若這炸彈是在90多歲的病人肚中,要把炸彈清除,便絕不簡單,做的話,害怕病人支持不了手術;不做嗎,又不知道什麼時候爆破,寢食不安。 這情況對於家人及病人,是一個兩難的決定,決定不了,很自然便是詢問醫生意見。一般來說,這類手術的風險在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外科手術程序、步驟、及儀器方面的風險,例如流血、傷口發炎、血管栓塞、置入支架閉塞或鬆脫等。這方面的風險,可以由有經驗的外科醫生、先進的儀器、適當的手術步驟去降低的。例如,現今的腹部主動脈手術,已經不需要在腹部開大傷口去切除血管瘤,只需要在大腿血管開兩個小洞,以微創方式置入人造血管支架,便可避免血管瘤爆破,手術風險大大降低,康復時間亦大大縮短。 第二方面的風險,是因病人本身身體狀況,於手術後引發併發症,例如心臟病、中風、肺炎、腎衰竭等。這方面的風險,跟病人自身的健康狀況有直接關係,故百病纏身的,年紀老邁的,無論動什麼手術,也屬高危,這些風險也是外科醫生最難控制的。但適當的手術程序,例如微創血管手術、甚至以局部麻醉方式進行,手術後到深切治療部護理等,也可把併發症的風險降至最低。 只要適當地安排,90多歲動血管手術,也是可以的。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九十歲動手術(上)

AM730 2016-05-09 在新聞中看到英國國民大事慶祝他們女王的90歲大壽,的確,能健康活到90歲是值得慶祝的。其實在香港,90多歲的老人家,比比皆是,但在醫院遇到的,大多是健康有點問題。 最近收了一位九十多歲的婆婆,是長期煙民,那時開始吸煙她已經記不清楚了,故已患有慢性肺氣腫多年,走路快點也會氣喘,上樓梯也上不到一層。 她在作身體檢查時,無意中發現肚內的主動脈血管,不正常地擴張了,由正常的兩公分直徑,擴張至七公分。情況就好像把氣球不斷吹張直至爆破,體積越大,爆裂流血的機會越高。一旦爆裂,是百分百致命的。這情況,醫學上稱之為「腹部主動脈瘤」。 正常的的醫治方法,是接受手術修補血管瘤,雖說現今的手術,大多以微創方式進行,手術風險大大降低,但在90多歲的病人身上動手術,總是有很多變數的,況且婆婆的呼吸系統問題極不理想,稍有點感染或痰阻塞,也可有生命危險的。若您是婆婆或其家人,你會接受手術嗎? 大家意見紛紜,有的說都90多歲了,還想一百歲嗎?還是順其自然吧!萬一手術有什麼差池,出現併發症,死可不怕,最怕受苦啊! 有的說可以醫的為什麼不醫,難道等爆破了流血時才動手術嗎?況且每天帶着計時炸彈,不知何時爆,什麼也做不了,像在等死,這才最受罪! 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醫生,你有什麼建議呢?…………待續。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拆除「腹主動脈瘤」炸彈

AM730 2015-10-19 之前提及,「腹部主動脈瘤」好像身體內的一個計時炸彈,隨着時間過去,這個「炸彈」的體積會越來越大,臨床上,若病人體內的腹主動脈瘤,直徑達五厘米或以上,爆裂的可能便大增。由於腹部主動脈是身體其中最大的一條血管,一旦爆破,即流血不止,死亡率達百分百!因此,醫生會安排患者進行預防性的「拆彈」手術,以防萬一。 然而,在與病人商討手術安排時,過程亦頗費周章。由於腹部主動脈瘤本來就是身體血管的一部分,故在爆破前,通常並無明顯徵狀,部分患者即使已診斷出這體內的計時炸彈,但仍可能會抱着「一動不如一靜」的僥倖心態,諱疾忌醫,抗拒接受手術,最終主動脈瘤破裂,賠上性命;即使幸運地於搶救後,能接受緊急手術,效果亦大打折扣。 隨着醫療技術進步,現時拆除此炸彈的手術,已非常安全。一般可透過微創方式,在身體開出數個小洞,在血管內置入儀器,於造影技術監察下,置入人造血管,將炸彈拆除。對比過往需要透過開刀手術,切除血管瘤後再換上人做血管,創傷性大大減低。即使一些身體狀況未如理想的患者,亦可透過微創方式,將這個身體中的威脅清除。故病人應明白箇中利弊,以適當方式治療這個危險疾病。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腹部的「計時炸彈」:腹部主動脈瘤

AM730 2015-10-05 七十多歲的黃伯伯,最近接受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腹部長有一個血管瘤。這類「瘤」並非一般所理解的癌症腫瘤,而是因為血管異常擴張所形成。這類血管瘤個案一般並沒有明顯症狀,臨床上通常是患者接受身體檢查時發現。正常情況下,血管的闊度約為兩公分左右,以黃伯伯為例,其血管瘤的直徑至大於6公分;為安全起見,醫生即時安排他接受手術治療。 若腹部主動脈瘤的體積,大於5公分或以上,由於有破裂的風險,一旦破裂更可能令患者致命,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接受預防性的手術。醫生會先透過電腦掃描檢查,掌握血管瘤的實際位置及體積。 過往,這類個案多需要透過開放式的手術作治療,開刀將受影響的血管切除,再更換新的人造血管,由於手術創傷性高,並非所有病人的身體狀態足以應付。至於現時的微創手術,只需在患者的兩邊大腿上開出小孔,再將相關的手術儀器及人造血管支架置入體內,手術創傷性大幅減少。 黃伯接受了微創手術將身體內的「計時炸彈」順利拆除後,心情輕鬆了不少,更馬上相約家人去旅行慶祝呢!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醫健:主動脈瘤爆破前有徵狀

2010-04-23 醫健:主動脈瘤爆破前有徵狀 步行時突感腹背痛、走路及說話困難甚至頭暈,或是主動脈瘤爆破徵狀。主動脈瘤可出現在胸腔或腹腔,九成個案由血管硬化引起,令動脈如氣球般膨脹,當承受不住血流而爆破,死亡率高達八成。有血管外科醫生指本港每年約有一千宗新症,可透過手術醫治,但港人對該症欠認知,有六成個案到主動脈瘤爆裂才緊急入院,大大減低生還機會。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血管,負責將帶氧血液傳送全身,年齡增長、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及吸煙等因素,會令主動脈變得脆弱及硬化,部分血管可膨脹如氣球,形成主動脈瘤,兩至三成屬胸主動脈瘤,其餘為腹主動脈瘤。美國梅約醫療中心( Mayo Clinic )血管微創中心教授 William Stone 指,主動脈瘤會令血管壁變薄及失去彈性,一旦無法承受血液流通便會爆破,死亡率達八成。 本港每年千宗新症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血管外科主任鄭永強表示,本港每年約有一千宗主動脈瘤新症及一百五十至二百宗死亡個案。隨 着 港人壽命延長,預計此類血管退化疾病會趨升,而港人飲食西化,糖尿病及高血壓年輕化,可能使主動脈瘤發病年齡下降。 伊利沙伯醫院血管外科副顧問醫生謝卓華指,小部分個案可感到腹部有腫塊「跳跳下」,但多數初時無徵狀,到接近爆破邊緣才感腹背痛及頭暈。本港未如歐美般推行主動脈瘤超聲波普查,因巿民缺乏認識及長者害怕做手術,不少個案均在爆破後才送院。該院由一九九八至二 ○ ○ 七年共有二百五十三宗病例,急症個案佔六成,立刻做手術仍有三至四成病人死亡,非急症個案的手術死亡率則近乎零。鄭永強補充,主動脈瘤每年增長約五毫米,當直徑大於五厘米,一年內爆破風險為一成,便應做手術。醫生會視乎血管瘤形狀及大小,才決定採取開刀或微創手術,前者以人工血管取代血管瘤的動脈,術後需留醫五至九日;微創手術只需在大腿兩側開啟小洞,將支架置入主動脈,以「通波仔」原理令血液流通,只需留院三日,四至六星期可恢復正常活動,但價錢較昂貴,約需九至十萬元。

肚裡的計時炸彈

AM730日報 – 2009-11-23 60多歲的陳伯,是個不折不扣的老煙民,自廿歲起吸煙至今。體形偏瘦的他,數月前突然發現肚臍對上位置,有個突出的小腫塊,躺在床上時,還發覺腫塊在跳動!這個腫塊不痛不癢,陳伯也不以為意,直至某天被家人發現,才半哄半迫地把他帶到醫生前。 接受腹部超聲波檢查後,醫生宣布︰「你患的是『腹部主動脈瘤』,若動脈瘤破裂,死亡率可達九成以上!」陳伯與家人立時嚇呆了。其實,這疾病常見於長者,多是因腹部動脈血管,隨年紀衰老而硬化,血管壁失去彈性,經血壓衝擊,逐漸膨脹成為血管瘤。 吸煙、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膽固醇等,會加速病情惡化。腹部主動脈瘤若大於5厘米,就有機會爆裂,導致腹部大量出血,可在短時間內致命。經進一步檢查後,陳伯獲安排接受「微創血管腔內主動脈瘤修補手術」,在血管瘤內置入支架,除去血管瘤爆裂的死亡威脅。因傷口細小,手術後數天陳伯已可下床。把計時炸彈拆除,一眾孝順的兒孫也鬆一口氣,但接下來便是督促陳伯戒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