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醫療品牌

AM730 2016-08-01 經常有香港境外的病人,特地來香港求醫做手術,有的是在國內工作的外籍人士、有的是國內居民、澳門居民、也有些是已經移民外地的香港人,即使山長水遠、長途跋涉,費用也不特別便宜,他們也要選擇香港作為他們動手術治病的地方,把健康與生命交托,原因為何? 香港的手術醫療水平,是否世界頂尖、傲視同儕、我不敢說,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落後大市」。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外科醫生要接觸世界先進的醫療技術及知識,可說是易如反掌,在香港舉行的國際醫學會議,多不勝數;差不多每位外科醫生都曾到其他國家觀摩學習,眼光及思想都是國際化的。而香港的醫療語言,仍是以英語這國際語言為主,故醫療水平要與國際接軌,絕不困難。這些我們行內習以為常,看似芝麻綠豆的東西,看在病人眼中,就是信心的來源。 即使醫生信得過,那醫院呢?打針的護士呢?化驗室的技術員呢?注射的抗生素呢?手術室的儀器呢?醫療系統環環相扣,莫說是行外人,即使是醫生也沒可能事事過問,親力親為。這些事情,病人信任的就是「香港」這個品牌,他們印象中這品牌下的各行各業,無論是法官丶警察、醫生、護士或記者都是專業、廉潔及可信的。這品牌的正面形象,並非一朝一夕而成,是源自長久以來香港健全的社會體制,一點一滴地建立的。希望日後的社會改革,不會影響這品牌的形象。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醫生信得過嗎?

AM730 2016-07-18 任何手術,必有其風險,醫生竭盡所能,也只能降低風險,不可能完全排除,這是殘酷的現實。最好的醫生,也總有手風不順的時候!手術本身就是個有風險的活動,病人若接受手術,就要接受有併發症的可能。 病人既然明知有風險,也願意接受手術,背後包含着一份信任;相信醫生所作的決定,都是為病人着想,不會胡來。可有想過,這份信任從何而來? 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是建立互信的第一步,醫生的談吐、眼神、身體語言等,都能影響這份互信。一位來匆匆去匆匆,花多點時間解釋也不願意的醫生,很難令人相信做手術時會仔細無遺。很多人看醫生,喜歡找相熟的,熟人介紹的,或有口碑的,就是希望容易點找個「信得過」的醫生。 不是每個病人都有相熟的醫生,有的從外地來港,有的在公立醫院,即使不認識醫生,甚至誰是操刀的醫生也未必知道,他們就是自然地「信」。其實他們信的,不單是醫生,而是整個醫療系統,社會體制。他們知道手術是會有專科醫生負責,而專科醫生是需考核的,考官不能賄賂,因為有ICAC維持廉潔,故合格的醫生會有一定水準;偶有失德亂來的醫生,專科醫學院會把他除名,以後不能動手術;嚴重點的,醫務委員會會把他除牌,醫生也當不了。故亂搞的醫生便少之又少,病人便傾向信任醫生。這些事情,沒有關係可搞,特首也控制不到。醫患互信,是建基於健全的社會制度!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致命的「空氣」?

AM730 2016-07-04 我們時刻都呼吸著,並賴以為生的空氣,竟然可以是致命的元兇? 這可不是偵探小說裏的橋段,而是實實在在的醫學病理。早前的港聞版,某醫院就公佈了一宗醫療事故,一名病人於拔除置於頸部靜脈血管內的喉管時,懷疑意外地令空氣進入靜脈,並出現致命的栓塞併發症。事件仍在調查中,不便評論,但不仿認識一下甚麼是「栓塞」? 我們身體血管系統的構造,是為了運送液體狀的血液而設的,血液會把所需養分帶到身體各處的細胞,再把排出來的廢物帶到適當的器官清理或排走。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的血液必定是處於液體狀態的,若有固體或氣體的物質出現於血管內,血液循環必定會受到影響,後果是可大可小的!這些異物會堵塞着血管,令部份細胞接觸不到血液而出現問題,醫學上稱之為栓塞(Embolism)。 最常見的栓塞,是來自自身血液凝固後產生的血塊,因此有些高危病人,會使用一些「薄血藥」,令血液不會那麼容易凝固,避免血栓出現。 栓塞一旦出現,引致的併發症,視乎什麼樣的器官受到影響。一般來說,動脈系統的栓塞,可引致心臟病、中風、內臟器官缺血等問題,而靜脈系統的栓塞,最常見的是下肢深層靜脈形成血栓,令腿部腫脹疼痛,若血栓被沖致肺部,呼吸系統便會出現問題。前文所提及的「致命空氣」,便是因大量空氣經過頸部的傷口進入靜脈系統,再流到肺部血管,令肺部失去換氣的功能。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醫科的壓力

AM730 2016-04-25 最近發生多宗學生輕生事故,已不局限於中小學生,甚至有大學生,醫科生等。這些悲劇的發生,必有其背後的原因,但或多或少也跟壓力有關,故社會上已有很多討論,去研究怎樣減輕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這是正確方向。但去到大專院校,尤其是醫學院,就不可能沒有壓力了。 第一天踏進醫學院,就注定一生人也要面對無窮無盡的壓力,未畢業時要面對大量的學習及考試壓力,雖說能考進醫學院的,個個都是尖子,但無論你怎樣聰明,要把博大精深的醫學知識都學懂才進試場,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五年的醫科訓練,就是於一個又一個患得患失的考試中渡過,過不了關,便要重讀,甚至退學,你說壓力大不大。 不要以為畢業後便可輕鬆過來,若要成為專科醫生,又要再經過六到八年的專科訓練,期間又是大大小小的考試,但更恐怖的是,這個階段的醫生,大多要輪班當值,他們連睡覺的時間也不夠,更不用說讀書溫習了。 就算不理考試,工作上的壓力也可把你拖垮,門診有看不完的病人在輪候,看得太快,好像有點馬虎;不夠快嗎,又真的完不了。替人家動手術,生死一線,稍有差池,自己不好受,家人會投訴,管理層會怪責。 到成為專科醫生,做手術之餘,又要帶新人、做研究、搞行政,見護士多過見老婆,又輪到妻兒投訴了。 頂住壓力,守住專業精神,其實每個行業也一樣,這便是香港。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血管手術的原理

AM730 2016-03-07 當一條埋藏於地下深處的舊水管快要破裂或閉塞時,你會怎樣修補呢?最直接的方法,是在有問題的水管上方,把地面鑽開,令水管露出,並把它拆掉,再換上新的水管。但要是水管位於地下很深的地方,又或是附近有很多重要的喉管,地面是一些重要的交通樞紐,那麼換水喉這工程就頗麻煩了! 傳統的血管手術 就是用上這個原理,用手術刀把皮膚割開,再避開重要的器官,找出有問題的血管,把它切除,然後換上新的血管。但這種方法無可避免地需要一個較大的傷口,容易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創傷,很多病人根本接受不了這類型的手術。 有沒有想過,不用鑽地,不用把舊的水管拆除,也能把它修補? 如果可以在舊水管裏面,置入一條新的水管,把舊的取代,舊水管便不會爆破;若是水管閉塞,在水管內置入一些儀器,把引致阻塞的雜質清除,便不用把舊的水管拆除,而可繼續使用。 這便是現今微創血管手術的原理 ,一般會在一些比較接近皮膚的血管 用幼針刺出一個小洞,再放入導線、導管,並沿着血管到達有問題的血管,再打開球囊把血管擴張,或置入支架 、人造血管等。其好處是傷口細小,不用把血管切除,手術創傷性大大減低 。因為這類手術是於血管內進行,故稱之為「血管腔內手術」。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什麼是血管外科?

AM730 2016-01-25 最近在醫管局的報告上提及到「血管外科」這個名詞,大家可能可能會問︰「血管手術?是不是跟心臟手術有關?」答案是:「不是」。借此機會說明一下,什麼是血管外科。 心臟手術所涉及的範圍,包括心血管手術及心肌手術等,多由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或心臟科專科醫生處理;而人體全身的血管包括動脈及靜脈,除了涉及頭骨內及心臟上面的血管,其他絕大部份的血管如需接受手術,一般都由有血管外科手術經驗的醫生處理,在行內稱之為「血管外科」醫生。 常見的血管外科手術,包括腹部主動脈瘤、主動脈阻塞及狹窄、周邊血管動脈瘤、頸動脈阻塞及狹窄、靜脈曲張、深層靜脈栓塞,以至因意外導致的血管大量出血等。可以想像血管的手術,稍有偏差,處理不當,後果是可以很嚴重的。 隨著醫科技的演進,現時的血管外科,可說是集合了技術與科學的臨床專門醫學。醫生不單以傳統「開刀」方式從事大型手術,亦結合各類嶄新儀器,以微創方式以針孔般的細小傷口,以各式血管內導線、導管以及血管支架等,在血管腔內進行手術以減低風險,並提高治療效果。但醫生所需掌握的技術及知識亦需要更多,故這方面的發展是越來越專門的,目的是令病人的健康更有保障。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為何坐飛機後會腳腫?

AM730 2016-01-05 每逢聖誕新年,很多市民會乘飛機到世界各地觀光探親,不少人會發覺乘飛機後,雙腳會腫脹起來,甚至連把鞋子穿回也有困難。其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不一定代表有什麼健康上的問題,但也不應該掉以輕心,因為處理不當也是可以有危險的。 我們腿部的靜脈血液,若要由下而上地回流心臟,是需要小腿肌肉的輔助,當我們走動時,小腿肌肉會不斷地收縮及放鬆,把肌肉內的靜脈血管按壓並「泵」走血液,而靜脈內的單向活瓣,就確保血液由下而上往心臟方向流動,形成「肌肉泵」的效應。因此,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雙腿是不會因過量血液積聚而腫脹的。 但當我們乘座長途飛機時,經常會坐着睡覺、看書、或看戲,動輾便數個小時,亦因座位狹窄,雙腳不期然會減少郁動,令肌肉泵效應不能發揮;靜脈內的血液,便會自然地跟隨地心吸力向下積聚,令雙腿變得腫脹。甚至血液會因靜止不動而形成血栓,雙腿便腫上加腫;若血栓被沖至肺部,甚至可以致命。這種情況,時有發生,醫學上稱之為「經濟客位機艙後群症」。若本身靜脈血液循環己不理想,如患有靜脈曲張,肥胖、孕婦等,機會還會高點呢。而一些患有心臟衰弱、腎病、肝病等日常已有足部水腫病人,乘飛機後腫脹情況亦會更明顯。下星期再告訴大家怎樣預防這情況。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足部傷口的護理

AM730 2015-11-23 足部傷口非常普遍,如運動創傷、鞋子不適,甚至剪甲時弄損等。一般情況下,傷口可在數天或周內自行愈合,但若患者是腳部血液循環欠佳人士,傷口可以數星期 甚至數個月仍未愈,故若發現自己足部有此情況,應及早接受醫生檢查,以作出正確診斷。最重要是診斷出因動脈或靜脈問題而引起的潰瘍,並根治背後的血管毛 病。並非所有個案都需要手術的,當血管問題已處理或排除,傷口便會由足部治療師或傷口專科護士協助,提供傷口護理支援。 足部治療師主要就病人的足部健康問題,提供傷口護理及制訂日常預防及保養方案,是治療足部傷口團隊裏的重要成員。 他們會用適當的敷料護理傷口潰瘍,並會測試足部的神經線感覺、動脈血液循環是否良好,最重要是於傷口進展情況不理想時,能作出適時的轉介至血管外科,避免 病情惡化或出現併發症等。 即使傷口已愈合,足部治療師亦會就着患者本身的健康狀況,提供日常護理建議,避免傷口復發。他們會評估是否需訂製具保護性能的鞋襪或特製鞋墊,並教導病人 如何清潔足部、修剪腳甲等。這些服務,對高危一族,如糖尿病、慢性靜脈功能不全,下肢動脈阻塞,足部神經麻木等病人,實在非常重要。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腳部冰冷有問題嗎?

AM730 2015-12-28 每年到了這季節,天氣漸冷,便是出現動脈血管疾病的高鋒期。其中較常見的,是因下肢動脈血管阻塞而引起的併發症。 若腿部動脈血管本身已因血管硬化而引致收窄,下肢血液流量便會減少,一般若收窄程度不太嚴重的話,於靜止情況下是不會有甚麼異樣的,只會於走路或運動時,才覺得乏力酸痛; 但要是天氣寒冷,低溫會令到皮膚上的微絲血管,甚至下肢的中小型動脈血管自然收縮,其目的本是減少失溫,以保存身體重要器官的溫暖,但就無可避免地令到下肢供血減少,足部及腳趾便會特別冰冷。長時間暴露於冷空氣中,缺血情況嚴重及持續的話,甚至會出現傷口、皮膚變黑,組織壞死等併發症。筆者當年在英國受訓時,天寒地凍的日子,便經常收到這類病人。香港的冷天雖沒有英國般寒冷,但仍不時有類似情況。 故長者們或本身己患有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人,應避免足部長期暴露於低溫,建議需穿上厚襪及足夠衣服保暖,最好在家中有暖氣裝置,但應避免使用暖水袋,因熱力正接接觸皮膚可做成灼傷。。 腳部冰冷還可能跟心臟衰弱,或缺乏運動有關,這情況常見於行動不便、足不出戶的長者。 故若發現自己足部經常冰冷,便應留意一點,如有異樣,還是早點找醫生檢查一下為妙。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血管微創手術 影像配備不可少

AM730 2015-07-06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外科醫生於診斷及手術時,基本問診及身體檢查當然是必須; 但隨著科技進步,適當地使用儀器及科技去輔助,已是少不了的日常運作。 就如微創手術,跟傳統開放性手術最大的不同,在於醫生不能「面對面」看著傷口進行手術。亦因如此,良好的影像儀器,絕對是微創手術的必須配套。在腹部或腸胃手術中,醫生可透過細小的內視鏡頭,看到肚裏或腸內情況,再準確地治療。但在微創血管手術,血管內的影像,鏡頭就用不着了;要以顯影劑,透過注射及X光機,把有問題的血管顯示出來。現時不少手術室,已設有這類造影性能良好的X光機,供血管外科手術時使用。 除此以外,超聲波掃描在現今血管外科,已是少不了的配套,其最大優點是其方便及流動性。過往的超聲波機,體積大如一部銀行櫃員機,只在醫院才可使用;但現今部分型號,大小僅與一部手提電腦相若,影像的質素亦很不錯。 因此現在很多時於診症、巡房、以至手術都,醫生都會備有一部超聲波機,隨時可看到血管的影像。就如在靜脈曲張的微創手術,整個手術都是於超聲波的監察下進行的。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