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
+852 9580 1150

传媒及专题演讲


报刊杂志

周边血管疾病微创治疗

信报 - 2013-08-06

脑血管或心血管硬化所衍生出来的脑中风或冠心病等严重疾病,让大众闻之色变;而随着都市人“三高”(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糖)日趋严重,加上吸烟及年纪老化等风险因素,实际上我们全身血管均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硬化现象,血管逐渐缺乏原有弹性,血管壁逐渐变厚、钙化甚至闭塞。所谓的“周边血管疾病”就是指心与脑血管以外,身体其他血管疾病所带来的健康问题,血管硬化便是最常见成因。


临床上,最常受影响的是下肢动脉,随年纪增长,加上上述各高危因素,导致患者下肢血管壁逐渐变厚,血管亦因此变得狭窄,严重时甚至可完全闭塞,令血液供应不足,引起“间歇性跛行”,即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便出现下肢疼痛,最常出现于小腿肌肉,通常休息一会便可纾缓,但随着病情恶化,走路距离愈来愈短,甚至连静止不动下肢亦感痛楚,严重者更可出现不愈之溃疡及坏疽,若仍未有妥善处理,约5%患者最终可能因下肢坏死而截肢。


统计显示,六十岁以上的人口中,有15%出现间歇性跛行情况,到了七十岁,比率更上升至30%。外科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合适的治疗。早期个案,医生可透过药物改善病征,再鼓励病人透过适量运动,保持外围并行血管的血流畅顺,但已有问题的血管,仍然是闭塞或狭窄的。


因此病情中度至严重者需透过介入性治疗处理,除传统开放性手术,医生亦可通过微创介入治疗,以球囊或支架扩张狭窄或已闭塞血管,恢复腿部血液供应。对比于开放式手术,微创介入手术伤口细,可局部麻醉进行,复原较快。


一般球囊透过导管进入目标血管内,靠压力扩张狭窄段,使阻塞的血管恢复下肢血液供应;但因大部分病人血管已产生病变,有报告指约六至七成病人在十二个月内会有“翻塞”现象;现时较新式的“渗药性球囊”,比一般球囊多一层药物,会在扩张后在血管内壁内发挥药效,目的是延长血管畅通及血液流动,从而达到直接改善下肢血液供应目的,减少复发。





作者为香港大学外科学系荣誉临床副教授、血管健康基金会会长

外科专科医生

谢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