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
+852 9580 1150


報刊雜誌

售貨員左腳靜脈曲張腫成2倍 主診醫生指飲水過量形成血栓

晴報 2019-12-18


喝水有助身體代謝,但台灣一名患有靜脈曲張的售貨員,因疑因每天飲太多水,導致左腳出現血栓,腫成2倍大,更險致腳部壞死。不過,有本港外科專科醫生指出,除非本身有其他原因形成血栓,正常情況多飲水不會導到腳部腫上加腫,反而飲水太少會令血栓出現,嚴重可引發肺栓塞致死。

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案例,指一名約40歲的女售貨員,因為工作關係需要長時間站立,經常出現腳腫和腳部冰冷。有次她因左腳腫成右腳2倍大而求醫,問診後發現她因長期站立而患有靜脈曲張,但她相信「多喝水,循環才會好」,每天飲3、4升水,加上又自行購買可造成水腫的藥物服食,導致代謝更差,水腫得更厲害,在左腿造成血栓,導致出現嚴重腳腫,情況嚴重的話可導致腳部壞死外。他趕緊安排女子注射血栓溶解劑,並要求她停止胡亂自行服藥。


飲水少反而會令血栓出現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過度飲水形成血栓屬於極端例子,「正常即使飲水多,身體都能排走多餘水份,不會形成血栓,除非該名靜脈曲張患者本身有其他原因,如心衰竭、腎衰竭會導致腳部腫上加腫,才有機會形成血栓。」

他提醒,靜脈曲張的患者不要有錯誤觀念,以為飲水會令病情惡化,「飲水少反而會令血栓出現,當血栓剝落,隨著循環回流並卡在肺部血管時,會引發肺栓塞致死。」

謝醫生指,從事服務性行業,如侍應、售貨員、廚師因經常站立,較易出現靜脈曲張,故提醒高危一族切勿輕視病徵,「第1階段和第2階段只影響外觀,對健康沒有影響。但當到第3階段出現腳部不適、皮膚變色,就應求醫接受治療。」


靜脈曲張臨床6個階段:
  1. 出現蜘蛛網狀靜脈;
  2. 血管凸出、彎曲;
  3. 腳腫、腳部疲累、腳部易抽筋;
  4. 腳眼附近皮膚顏色變深、變啡、變黑;
  5. 腳部皮膚出現濕疹、痕癢、細傷口;
  6. 腳部有潰瘍

謝醫生建議靜脈曲張患者出現腳部腫脹就要休息,平時亦可以穿著醫療用壓力襪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緩解症狀。他解釋,壓力襪腳踝部位的壓力最高,再順着腿部向上漸漸遞減,這設計可令腳部靜脈血液較易回流至心臟;而保持腳掌上下郁動,可以讓小腿肌肉放鬆收縮,保持靜脈血液流動,以免形成血栓。

一般而言,治療靜脈曲張,可透過4種途徑, 包括傳統外科手術切除壞血管、微創手術放入導管透過射頻或激光封閉壞血管、注射黏合劑直接將靜脈的內壁黏合及用藥物封閉壞血管。


外科專科醫生謝卓華